【背景】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开展至今已为期两周了,第一周我们主要是围绕“我的家”这一线索点展开,孩子们对自己的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收集了自己全家福的照片,并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为了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与家人间各种有趣的事情,感受家的温暖,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家是什么。
【实录】
活动前,我把孩子们带来了的全家福展示在一间房子形状的背景上,他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和同伴交流着。
“这张照片是爸爸、妈妈带我到世纪公园去玩的时候拍的,可开心了!”
“你们看,这是我的姐姐,姐姐可喜欢我了,会给我讲故事的。”
“我的爸爸力气可大了,你们看我骑在爸爸的背上呢!”
孩子们纷纷发言……
看孩子们交流的差不多后,我问:“孩子们,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老师爱自己的家,爱自己家里所有的人。你们呢?”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爱!”
我又追问道:“你家里还有一些什么?你在家里最开心的是什么事呢?”
一个孩子说:“家里有电脑,我和爸爸一起打游戏真开心!”
另一个孩子说:“家里有个小书房,妈妈会讲好听的故事给我听。”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的家里有个大冰箱,冰箱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都是奶奶买给我吃的。”
孩子们讲述时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我说道:“家真好!有人把它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伴随音乐旋律,我充满感情地为他们朗诵散文诗“家是什么”,孩子们静静地听着,不由自主地轻轻跟着我朗诵。随后我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听到的家是什么?为什么说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床?孩子们都知道“灯、屋檐、床”的作用,我就引导他们再与家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受到家是一个避风挡雨的地方,是能为我们带来快乐的地方,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地方,从而更好地萌发幼儿爱家的情感。
最后,我还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尝试仿编:“你们觉得家还可以是什么呢?” 随即,孩子们交流起来。
一个孩子说:“我家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都是爸爸、妈妈买的。”
我追问道:“那你的家是什么呢?”他挠挠头不知所措。
有个孩子帮助他说:“小马的家就是个玩具店。”
“家是大饭店,奶奶会给我烧我爱吃的菜。”
“我爷爷种了很多花,可漂亮了,家是……”一个孩子想了半天也想不出。
“你的家是小花园。”
……
【分析】
家,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永远是个甜蜜的地方,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依靠,父母和家也是孩子最了解和熟悉的。语言活动——散文诗《家是什么》这个教学内容,它语言优美,情景感人,激发了幼儿爱家的情感,也使孩子们了解到了自己家的重要性。
活动中,我注重从教师的支持和幼儿的互动中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散文的内容,在交流中感受家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我在活动中加入了创编这一环节,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象“家”还可以是什么,尝试用散文中的句式表达自己对家和家人的情感。这样既能提升幼儿的语言创编能力,也能让幼儿彼此的言语使用经验进行共享、交流。听到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家”作出不同于成人的诠释,说得那么生动,那么率真,使我也受到了感染。在相互交流中,我发现有部分孩子的语句不是很完整、很连贯,比较零散。那么如何提高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于是,我把诗歌中的内容制作成一张张小卡片,投放在语言角里供幼儿讲述。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画下来,如:家是小花园、玩具店、大饭店等。使幼儿在摆摆、放放、排排、讲讲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在语言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手段较好地达到活动的目标。如讲故事时,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还可用故事表演、绘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