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躲避幼儿园压力
案例2
瞳瞳是班级年龄较大的女孩,上幼儿园对她来说一直都比较轻松。她凭借自己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较强的适应力,很快成为班里的大姐姐,老师的小帮手。然而,自从班级开设体育课后,瞳瞳每天上幼儿园都会闹情绪,而且还会伤心哭很久。
原因分析 很明显,幼儿园里的体育课给瞳瞳一直以来如鱼得水的幼儿园生活带来压力了,而且,一直以来作为“大姐姐”的自豪感以及被老师表扬的自尊心,让她不允许自己的良好形象受到挑战。于是,不上幼儿园就成为了躲避压力的唯一途径。
告诉你,老师都会这样做
幼儿园老师会观察是什么事情让孩子感到压力。明确了这一压力事件后,老师会观察孩子在压力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弄清孩子到底是因为心里排斥不愿意做,还是因为其中的某项活动没法完成,或是完成时没得到老师、同伴的正确评价。
1.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挫折是成长路上的一笔财富,适当经历挫折并在成人引导下正向面对挫折,孩子才能形成较完善的性格。老师会通过和孩子聊天的方式,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暂时没法完成的事,但只要自己努力去尝试、练习,就会克服困难。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一些简单事让孩子去实践、体验经历挫折、面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过程,让孩子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重拾自信心。
2.积极鼓励,进行正向引导。 在孩子感到压力的事情上,老师会通过语言上的鼓励以及行动上的更多指导,来帮助孩子达成,从而将压力事件最终解决。
建议你,家长这样做 家长首先应和班级老师积极沟通,一起找出幼儿园压力事件。了解原因后,应调整自己的角度,将孩子的负面情绪转换为正向引导,和孩子共同面对。
1.将负面情绪转换为正向引导 家长自己一定有真切体会,焦虑不安时也学习不好。要想学好一件事,首先要有自信。可对孩子说“你吃饭这样慢到了幼儿园可不行”、“你还是做不好这个动作,到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呢”,这些话可没法帮孩子建立信心,反倒会给孩子“幼儿园很可怕、我去不了幼儿园、我做不到”的印象。
要建立孩子的自信,不要从未来角度寻找孩子的不足,而是要把孩子和过去的他进行比较,找到他的进步,“你今天吃饭这么棒,去了幼儿园也一定没问题的”,“这个动作上你进步很大,今天去幼儿园肯定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自然会带着跃跃欲试的心情,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抽时间和孩子单独练习 孩子在适应幼儿园生活过程中都不会“完美”,有的不会自己上厕所,有的不会自己系扣子、穿鞋子,有的不会自己吃饭。因担心孩子吃苦头,妈妈们常急于让孩子学会这些技能。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待孩子的这些压力事件,家长要慢慢来,将事情按难易程度进行拆分,并在拆分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让孩子感受每多做一些尝试、练习就能接近目标的成就感,真正帮助孩子化解压力。